作為我國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上海自貿區自2013年9月29日掛牌成立以來,以“服務實體經濟,便利跨境投資和貿易”探索金融改革創新,在人民幣跨境使用和以自由貿易賬戶為載體的可兌換等方面先行先試,并形成全口徑跨境融資、跨境人民幣雙向資金池等系列重要創新成果,為向全國或特定區域復制推廣貢獻了“上海經驗”。
“十三五”時期,陜西金融業緊抓國家“一帶一路”、自貿區建設和推進西部大開發等政策機遇,不斷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持續提升,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
深冬已至,春回不遠。尋求高質量轉型的租賃業走過了不平凡的2020年。這一年,雖遇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但一系列與租賃業發展相關的監管、法律、外匯等政策不斷出臺,在進一步規范并引導行業有序、健康發展的同時,也為租賃公司在變局下應對多重挑戰提供了有力支撐。
2020年即將謝幕,這一年,其短如一瞬。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人們遭受的苦難與恐慌是巨大的,迸發的勇氣與能量是驚人的;人與人之間的命運是相通的,而人與人之間的“撕裂”又是空前的。
2020年,信托通道業務持續收縮,支持實體經濟力度不減。中國銀保監會信托部主任賴秀福近日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專訪時透露,截至2020年10月末,全行業受托管理信托資產余額20.74萬億元,其中,事務管理類信托資產余額9.16萬億元,比年初減少1.49萬億元,行業粗放式增長勢頭得到初步遏制,多層嵌套、資金空轉現象明顯減少。與此同時,全行業直接投入實體經濟(不含房地產業)信托資產余額15.68萬億元,占全部信托資產余額63.24%,占比較年初提高2.51個百分點。投向小微企業的信托資產余額2.36萬億元,為金融服務小微、民營企業發展體系提供了有效補充。
今年是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的關鍵之年,也是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要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首要任務即是防控金融風險。其中,就保險業而言,疊加行業自身轉型與多年積累的市場問題釋放,行業同樣面臨不小挑戰。
2020年即將過去。這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嚴重沖擊,銀行業也因此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一年來,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提高政治站位,主動作為,在危機中搶機遇抓先機,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讓利實體經濟,增加有效資金供給,優化信貸投向結構,更加注重金融支持的有效性與精準性,使更多資金流入實體經濟領域,發力脫貧攻堅、助力高質量發展,交出了一份亮麗答卷。本期策劃從銀行業機構這一年如何有效支持實體經濟、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推動理財業務轉型發展等角度進行回顧與展望。
以新橫琴口岸為最新成果,橫琴穩步推進設施“硬”聯通和制度“軟”聯通,翻開了粵港澳深度合作新篇章。
截至2020年,國內開業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已達到27家;僅2020年,就有5家消費金融公司獲批。與此同時,《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以及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下調等政策接連出臺,直接或間接對行業產生影響。這一年,“疫情”成為貫穿全年的關鍵詞,從年初共同抗疫,到抗疫與經營工作并重,再到數字化轉型加速,消費金融行業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進行著自我變革。
當前“十三五”臨近收官,信托業在堅持嚴格落實監管要求、完成壓縮融資和通道類業務的同時,也在緊密圍繞“十四五”規劃制定未來的經營規劃,調整經營策略,在更好服務經濟發展和居民財富管理需要的同時,推動發展模式從粗放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
作為黨領導下的國有開發性金融機構,國家開發銀行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要求,成立扶貧金融事業部,明確“三融”扶貧策略和“四到”扶貧思路,深入開展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定點扶貧“三大行動”,舉全行之力,盡銳出戰,攻堅克難,全力支持貧困人口脫貧和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十三五”期間,國開行扶貧貸款實現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覆蓋。今年以來,在提前完成年初制定的2000億元扶貧貸款發放目標基礎上,根據形勢需要將扶貧貸款發放目標調增至3000億元,目前已全部發放完畢,為如期全面脫貧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業內專家表示,區域性股權市場作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以股權融資為核心的綜合金融服務,為地方政府扶持中小微企業政策提供平臺,在服務地方中小微企業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作為服務企業集團的“內部銀行”,財務公司貼近企業、了解企業,天然具有產融結合的優勢。“十三五”時期是財務公司向高質量、綜合“司庫”型金融機構發展的關鍵5年,從最初簡單的存貸業務,到如今多元化的票據、擔保、保險代理、基金投資、融資租賃等業務,在謀求自身轉型升級的同時,其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也在同步提高。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這一年,我國外貿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考驗,在全球貿易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呈現出逆勢增長的態勢。在后疫情時期,全球貿易環境將發生怎樣的變化?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發展外貿又該著力于哪些方面?針對上述問題,本報記者專訪了商務部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李俊博士。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就是要促進國內經濟動態循環系統環環相扣、穩定有序,更好發揮國內產業鏈協同、市場潛力廣闊的優勢,穩住企業和就業基本盤,降低外部沖擊帶來的挑戰。尤其在當前疫情沖防控的關鍵時期,做好穩企業保就業工作與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可以互為支撐、相互促進。金融支持穩企業保就業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黨中央、國務院交給金融系統的一項政治任務,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習近平總書記在7月21日召開的企業家座談會上指出,“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社會生產力”“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要千方百計把市場主體保護好,為經濟發展積蓄基本力量”“要強化對市場主體的金融支持,發展普惠金融,有效緩解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面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要求,面對產業轉移承接的發展趨勢,金融系統任重道遠。人行滄州市中支黨委書記、行長張明亮說:“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對金融系統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京津冀之間人力、物力、信息等要素的流動是協同發展的意義之一,而資金又是要素流動的‘潤滑劑’。”
商務部11月初公布的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我國預計吸引外資總規模可達6900億美元左右,年均引資規模較“十二五”時期增加100多億美元。這其中,作為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我國保險業在過去5年對外開放程度持續加深的背景下,積極融入全球市場,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不斷豐富對外開放內涵,極大程度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引入先進經營管理理念和技術,綜合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全球市場。
去年以來,科創板、創業板注冊制相繼落地,作為資本市場重要的中介機構,證券公司在新的環境下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業內人士表示,證券公司不僅應發揮投融資中介的功能,而且應當更加深度參與資本市場建設,挖掘客戶需求,培育潛在客戶,通過創新發展,推動資本市場向更高質量發展邁進。
歲月無聲,時間為證。三年多來,綠色金融在贛江新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用實績鑄就了一座座里程碑。在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的引領下,“十三五”期間,贛鄱大地綠色金融潮涌不斷,在產業、生態等多領域不斷釋放“綠”動力、催生新活力,在綠色發展的時代大潮中,成為一股推動江西經濟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金融時報》記者在這五年來,針對農村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工作,尤其是以成都、吉林為重點地區,多次進行采訪調研,跟蹤改革試驗進展。可以說,參與農村金融改革試驗的地區均緊密結合自身地區的特色,基于農業農村改革方向,促進金融服務效率提升,最大化地解決金融服務農村客戶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借助互聯網技術優勢,線上線下融合推進,優化農村普惠金融服務的深度與廣度,取得了改革試驗的良好效果。
期貨市場是我國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三五”期間,我國期貨市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市場規模穩步增長,品種創新有序推進,對外開放進程明顯加快,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進一步增強。中國期貨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洪磊表示,我國期貨市場整體運行質量和效率不斷提高,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的基礎功能得到發揮,在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產業升級,助力脫貧攻堅和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人行廣州分行開展了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試點,提高跨境融資的自主性和境外資金利用效率;開展外債一次性登記管理改革試點,取消外債逐筆登記;優化貿易外匯登記,實現名錄登記等業務全程網上受理,解決了企業和銀行辦理外匯業務路途遙遠的困難;開展了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大幅簡化誠信優質企業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手續。廣州、珠海開展了外商投資股權投資企業(QFLP)業務,粵澳共同設立的廣東粵澳合作發展基金,以QFLP的方式引入澳門財政儲備資金200億元人民幣。在開展人民幣跨境業務創新方面,廣東在全國率先實現跨境人民幣貸款、跨境雙向發債、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跨境雙向股權投資、跨境資產轉讓、跨境金融基礎設施六個跨境業務。
“易地扶貧搬遷是針對生活在‘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地區貧困人口實施的一項專項扶貧工程,目的是通過‘挪窮窩’‘換窮業’,實現‘拔窮根’,從根本上解決搬遷群眾的脫貧發展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趙辰昕日前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稱,“十三五”期間,全國累計投入各類資金約6000億元,建成集中安置區約3.5萬個,其中城鎮安置區5000多個,農村安置點約3萬個;建成安置住房266萬余套,總建筑面積2.1億平方米,戶均住房面積80.6平方米;配套新建或改擴建中小學和幼兒園6100多所、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2萬多所、養老服務設施3400余個、文化活動場所4萬余個;96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已全部喬遷新居,其中城鎮安置500多萬人,農村安置約460萬人。
近期,知名長租公寓運營商蛋殼公寓“爆雷”事件在各類媒體平臺上廣泛傳播,再度激起人們對于住房的關注。在“房住不炒”背景下,樓市賺錢神話逐漸被打破。為促進樓市健康發展,配合樓市長效機制的建立,住房租賃成為一個重要方向。
平安租賃加大對小微金融的支持力度,是租賃業以融資融物特點加深服務實體經濟的一個縮影。而從租賃全行業來看,過去5年的實踐表明,作為與實體經濟結合緊密的一種投融資方式,融資租賃行業規模持續發展壯大,總業務規模達6.6萬億元,服務覆蓋面不斷拓寬,差異化、專業化發展水平逐步提升,在幫助企業盤活存量資產、引進新裝備新技術、降低融資成本、推進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浙江農信慶元農商銀行強化企業金融服務
送金融服務上門,助力首季開門紅
玉環農商行開展助農保春耕“暖春行動”
農發行四川眉山市分行綠色信貸助力“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