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黨領導下的紅色金融事業,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頑強而茁壯成長起來的。面對當時惡劣的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和經濟環境,黨培養的紅色金融家,硬是憑著共產黨人的初心信仰、勇氣智慧,歷經磨難、走出困境,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金融奇跡。老一輩紅色金融家,為中國革命勝利積聚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為新中國誕生出生入死立下的豐功偉績。
我們即將告別令人難忘的2020年,敲響辭舊迎新的鐘聲,迎來2021年的第一縷曙光。此時此刻,北京的長安街上業已華燈初放,車水馬龍。人民銀行總行大樓里依舊燈火通明,緊張忙碌。全系統很多干部職工像平常一樣夜以繼日地奮戰在工作崗位。在此,我向全系統干部職工及你們的家人致以新年的美好祝福,向節日期間依然堅守崗位的同志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人民銀行工作的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
河北省饒陽縣是農行定點扶貧縣。2016年8月,農行公司業務部李海波來到饒陽縣掛職扶貧。4年多來,他與同事們通過金融創新等多項舉措累計幫助8000余名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帶領當地群眾走出一條金融扶貧的脫貧致富路。
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勝利召開,標志著我國即將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勝利,進入“十四五”規劃期,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作為一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華夏銀行將認真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把自身發展方位和歷史使命置于國家全局與新發展格局中加以謀劃,在“十四五”規劃期各項任務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指引下,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為第一要務,以價值創造為核心,加強內部挖潛和外部拓展,全面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風險控制能力,推動經營發展實現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的動態平衡,加快建設成為“大而強”“穩而優”的現代金融集團,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做出應有貢獻。
“作為國內再保險主渠道和保險業‘走出去’先行者,中再集團將切實把握國家戰略需要、著眼行業痛點、突出再保主業優勢,從推動保險業供給側創新、提升海外風險保障能力、加快科技驅動發展等方面助力新發展格局。”日前,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裁和春雷在銀保監會第266場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強調,中再集團將責無旁貸,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引,全力服務國家戰略落地,打造行業基礎設施,推動行業創新升級,護航人民美好生活,全面助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2020年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在2021年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對金融業而言,要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更好支持,需要圍繞實體經濟需求,進一步優化金融供給的結構,提升金融服務效率。
穩金融、去杠桿和降成本,新時代經濟增長需要金融供給側結構性的持續深入改革。過去的2020年,中國金融業控風險、降成本、推普惠,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銀行信貸和資本市場攜手推動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新的一年,我國應該堅持改革開放,通過公允定價和科技力量來推動資本的有序流動,實現金融穩定發展,加大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的金融支持,服務實體經濟的高質量增長。
“一部手機云企貸”自2019年上線以來,歷經迭代9次、優化69次,平均每周優化1.3次,持續推進業務流程和信貸審批標準變革,實現了大中型企業貸款全流程進度可視、小微企業及個人信用貸款一站式辦理,建行云南分行的數字化建設進一步提速。有觀點認為,“新金融”就是金融科技,也有觀點認為,“新金融”就是金融服務數字化。那么,什么是“新金融”?該如何定義“新金融”?“新金融”具有怎樣的價值,又能為實體經濟發展做出怎樣的貢獻?帶著這些問題,2020年12月9日,本刊記者來到建設銀行云南省分行,探尋其“新金融”實踐。
多年來,工商銀行資產托管業務始終把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業務發展首位。“在市場過熱時,不盲目追逐利益;在規范發展時,更注重發揮‘強托管’的監督管理職能。”這句話闡釋了工行資產托管部總經理李勇與他的團隊對風險底線的堅守與理念。自2015年以來,在李勇帶領下,工商銀行托管業務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托管規模從5.8萬億元增至19.8萬億元,托管規模四行占比由28%提升至35%,不僅確立了國內市場領先地位,“工銀托管”也成為工商銀行一張亮麗名片。 年終歲尾,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收官之年,記者再次獨家對話李勇,聽他暢談工行托管條線在金融風險防控下的創新與發展。
“作為一個神圣職業,保險是從商業角度,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關心需要關心的人。因此,我們始終帶著信仰與熱忱,秉持從業初心,堅守‘保險姓保’,展現險企擔當。”黃睿智說。在特殊階段,險企如何化危為機,實現價值突破?如何釋放合資效應,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如何讓保險服務“有溫度”“更輕松”?近日,帶著上述問題,《中國金融家》記者與黃睿智進行了深入交流。
新一輪科技革命推動數據成為關鍵生產要素,給現代經濟社會運行帶來巨大深刻變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建設數字中國,發展數字經濟,提升金融科技水平。面對數字化發展提速,商業銀行作為我國金融體系主力軍,作為經營貨幣資金的企業,必須要以數字化思維,認真審視技術設施架構、客戶經營體系和服務場景生態,推進經營管理模式轉型創新,為精準服務實體經濟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出更大貢獻。
特殊的2020難以忘懷,奮斗的2021踏上征程。2020年第1期《中國金融家》曾以《為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貨幣金融環境》為題,將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請上封面。在韶華交替之際,回眸貨幣政策實施,重說封面金融故事,“統籌”成為一條關鍵的主線貫穿其間。
在《中國金融家》雜志2020年2月刊和3月刊中,我們連續以封面的形式,觀察和記錄正在統籌推進的疫情防控戰和經濟發展戰,全面深入展現了中國人民和中國金融業“同心戰疫,眾志成城”的壯麗畫面。回望2020年,中國經濟和金融在疫情挑戰中穩步前行,表現出了巨大的韌性與活力。雖然疫情尚未結束,我們相信疫情終將被人類戰勝,勝利必將屬于世界人民。讓我們靜待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共迎春暖花開。
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本刊一直致力于濃墨重彩地做好脫貧攻堅宣傳,講好金融扶貧的故事。 2020年4月刊,我們以《金融扶貧,向決戰決勝沖刺》為題,描繪中國金融業奪取脫貧攻堅最后勝利的恢宏場景。 2020年8月刊,為弘揚脫貧攻堅的榜樣力量,我們又用鏡頭與筆墨,講述全國金融五一勞動獎狀和獎章獲得者的故事,報道這群活躍在脫貧攻堅戰場上可敬又可愛的金融人的擔當、奉獻。
2020年夏天,“奔涌吧,后浪”成為新的時代召喚。與此同時,“00后銀行”——浙商銀行以“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脫穎而出。本刊記者專訪了該行董事長沈仁康,并邀請他登上2020年5月刊雜志封面,詳解“后浪”銀行的經營之道和責任擔當。
“我們一定要穩住當前的經濟,穩定前行,但也要避免起重腳,揚起塵土迷了后人的路。”“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沖擊,我們不可能輕車走熟路,只能是大車行難路。”“我們有1.2億市場主體,他們就是青山,留住他們,就會贏得未來。”
回眸疫情下的2020年,于上海,極不平凡,也意義非凡。特殊的2020年,是上海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的決勝沖刺之年,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有著承上啟下的重要意義。這一年6月份,作為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國際性高端對話平臺,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的主題就定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2020:新起點、新使命、新愿景”。在這樣一個關鍵節點,《中國金融家》雜志7月刊把作為大會輪值主席之一的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請上雜志封面,并將這場特殊時期召開的經濟金融國際盛會,以封面報道形式,圍繞《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主題,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大篇幅報道。
“2020年是極富挑戰的一年,作為中國銀行支農支小的重要平臺,中銀富登在全力抗擊疫情、支持復工復產、落實脫貧攻堅等方面經受住了考驗,發揮了積極作用。”中銀富登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曉明如是說。這一年,中銀富登如何專注服務普惠客群,怎樣走上科技興行之路?在辭舊迎新之際,曾登上《中國金融家》2020年第9期封面的王曉明,再次接受本刊記者回訪,給出了上述問題答案。
回望2020年,中秋、國慶恰逢同日。在這個特殊“雙節”,“假日經濟”成為推動內需催化劑,讓中國經濟重新“活”起來。2020年10月刊封面,我們通過2020國慶、中秋假期消費數據,用“燃”“強”“助”“暖”4個熱詞,深刻剖析假日消費的巨大潛力和廣闊發展空間,素描“非常之年”的非常“雙節”。
第三屆進博會,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特殊時期,備受世界矚目的貿易盛會;是世界經濟復雜困難時期,展現中國責任擔當的國際盛事;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時刻,增強全國人民“四個自信”的開放盛舉。第三屆進博會的成功舉辦,充分表明了中國推動高水平開放的堅定決心,充分體現了中國同世界分享市場機遇、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的真誠愿望。本刊記者現場采訪了進博會,目睹了精彩展品和爆棚人氣,更感受到開放合作的魅力。翻開《中國金融家》11月刊,“進博時光”躍然紙上,“進博故事”仍在繼續。
“創新是支撐企業發展的生命之源,是企業做大做強的不竭動力。”這是接受《中國金融家》封面回訪時,光大金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康龍著重強調的一句話。他說,一步一步走來,光大金甌堅持守正創新,專注不良資產主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助力區域金融生態改善。
行走世間,如果遇見有水平又愿意指點你的人,那就是你生命中的貴人。新年到了,在歡呼新年快樂的同時,我們還要向一位老人大聲說生日快樂 —— 2021新年第一天,芒格97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實體經濟的血脈,如何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快自身數字化轉型并服務好數字經濟發展,是當前擺在政產學研各方面前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
近年來,人民銀行長子縣支行適應新形勢、把握新變化、運用新思維,以政治化引領、機制化管理、陣地化教育、融合化發展、具體化檢驗為主要手段,讓思想政治工作“動”起來、“立”起來、“活”起來、“亮”起來、“實”起來,有力地調動了全行廣大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極大地促進了各項工作的開展。
提升農民合作社質量 助力鄉村振興
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銀行河北保定分行聚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農行河北張家口分行開展“一攬子”服務助推鄉村振興
農行河北邢臺分行持續向“三農”傾斜信貸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