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國開2009”(108611)盤中價格出現大幅波動,由116元/張最高上漲至320元/張,最高漲幅達224.54%,截至午間收報305元/張,漲幅209.32%。
本網訊記者趙洋報道 人民銀行上海總部3月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2月末,境外機構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3.57萬億元,約占銀行間債券市場總托管量的3.5%。從券種看,境外機構的主要托管券種是國債,托管量為2.06萬億元,占比57.8%;其次是政策性金融債,托管量為9944.41億元,占比27.9%。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最新計算的2021年2月26日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為96.40,較此前交易周最后一個交易日(2021年2月19日)上升0.09。
2月26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4713,較1月29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6.4709元小幅貶值。
2月26日,全國外匯市場自律機制電視會議在北京召開,部署引導金融機構和企業落實“風險中性”理念及開展自律評估工作。
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1月,中國外匯市場(不含外幣對市場)總計成交18.46萬億元人民幣(等值2.85萬億美元)。
春節假期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從2月10日的6.4391貶至2月18日的6.4536,并于2月19日達到6.4624,此后則在6.4516到6.4624區間震蕩。
本網訊記者趙洋報道 近日,渣打銀行(中國)與中國建設銀行通過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以下簡稱交易中心)外匯交易系統達成以境內債券為抵押品的外幣回購交易,并于3月1日完成首期券款對付結算,落地外資行首單外幣回購業務。
為提高銀行永續債的市場流動性,支持銀行發行永續債補充資本,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人民銀行于2月25日開展了央行票據互換(CBS)操作,操作量50億元,期限3個月,費率0.10%。
2月23日,央行發布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當日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00億元逆回購操作,期限為7天,中標利率為2.2%,與前次持平。
2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在香港成功發行了兩期人民幣央行票據,其中,3個月期央行票據100億元、1年期央行票據 150億元,中標利率分別為2.70%和2.74%。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2021年2月20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1年期LPR為3.85%,5年期以上LPR為4.65%。以上LPR在下一次發布LPR之前有效。
近期,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快速上行,一度升至1.6%左右,中美10年期國債利差也持續縮窄。與此同時,國際原油價格、美元指數等也振蕩走高。國際市場波動背后的影響因素是什么?對國內經濟和金融市場將有怎樣的影響?對此,《金融時報》記者專訪了開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
注冊制改革是黨中央提出加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防范化解系統性風險的重大舉措,對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提升資本市場功能具有重大意義。企業債券作為公司信用類債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新證券法頒布實施,注冊制改革條件逐步成熟。
記者從深交所獲悉,為健全債券質押式協議回購交易機制,提升深市債券基礎設施服務能力,深交所對債券質押式協議回購業務進行優化,修訂了原暫行辦法,于2021年3月2日正式發布《深圳證券交易所債券質押式協議回購交易業務辦法》(以下簡稱《業務辦法》)。
在避險需求推動下,黃金成為2020年表現最佳的主要資產之一,并由此受到市場格外關注。事實上,除金價走勢外,在過去一年中,國內黃金生產消費是否已逐漸恢復,何種黃金投資工具最受投資者青睞,未來國內黃金市場表現又將會如何,均備受矚目。
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市場避險情緒影響,作為避險資產的黃金一度沖上2000美元/盎司的高位,但隨后便開始震蕩下挫。行至2021年,國際黃金價格在多空因素的交織中持續震蕩。隨著美國候任總統拜登于1月20日正式入主白宮,市場普遍預計,拜登政府將推動實施規模達到萬億美元水平的財政刺激計劃。
盡管新冠疫苗的問世成為提振全球市場信心的重要因素,但部分國家和地區疫情形勢的惡化仍是當前關鍵的風險事件,市場的擔憂情緒揮之不去,風險偏好減弱,風險資產在一定程度上承受下行壓力。1月4日,美國三大股指紛紛下挫超1%,創下2016年以來美股最差開局表現。
黃金期權自2019年12月20日上市以來,運行至今已滿一周年。
展望未來,分析人士表示,金價自8月達到最高點后已連續調整兩個月,短期看或將繼續承壓,但金價中長期上漲動力仍存,黃金及黃金股均具備一定的戰略性配置價值。
從“保險+期貨”連續6年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可以看出,“保險+期貨”是金融扶貧中一個非常重要和行之有效的工具,也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創新手段。未來,期貨機構有望繼續發揮期貨市場專業優勢,為鄉村振興貢獻更多“期貨智慧”和“期貨方案”。
本網訊 記者 楊毅 報道 2月10日,中國期貨業協會發布的《2020年度中國期貨市場發展綜述》顯示,2020年中國期貨市場高速發展,成交量創歷史新高,連續兩年大幅增長;在全球場內衍生品市場中,中國4家期貨交易所的成交量排名穩中有升;在農產品、金屬和能源三類品種的成交量排名中,中國期貨品種包攬農產品前十名、金屬前四名;期貨期權品種加速推出,衍生品體系更加完善;期貨公司資本實力增強,經紀業務收入大幅增長。
隨著花生期貨正式上市,全國首批花生加工企業“保險+期貨”保單也紛紛出爐。業內人士認為,花生期貨上市后,將與已上市的菜油期貨形成聯動,推動完善油脂油料市場體系,保障我國油脂油料安全。同時,產業企業還可以通過“期貨+訂單”“保險+期貨”等期貨衍生出的經營模式穩定下游企業的原料采購,并助力上游種植主體實現穩收增收。
記者從上海期貨交易所獲悉,1月19日至21日,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以下簡稱“上期能源”)低硫燃料油期貨首次跨境交收成功實施,首批共計2500噸低硫燃料油貨物通過集團交割境外交收庫——中國石油國際事業(新加坡)有限公司完成提貨。
從上海期貨交易所獲悉, 1月20日,由秘魯南方銅業公司生產的100.446噸SPCC-ILO牌國際銅期貨標準倉單在上海洋山保稅港區世天威物流有限公司正式生成。
在注冊制改革、再融資新規等多重政策助推下,今年以來,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規模顯著增長。記者統計發現,截至12月22日,年內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規模達4.89萬億元,同比增長約四成。
業內專家表示,區域性股權市場作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以股權融資為核心的綜合金融服務,為地方政府扶持中小微企業政策提供平臺,在服務地方中小微企業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上市公司治理專項行動于近日正式開展。證監會12月11日發布公告稱,根據《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部署,為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證監會決定自即日起開展上市公司治理專項行動(以下簡稱“專項行動”)。
互聯網頭部企業攜資本走到哪里,流量就跟到哪里。從生鮮電商,到“超市到家”,再到社區團購,對于滿足居民買菜的剛需,互聯網企業從未放棄過探索與布局。時下,京東、拼多多、美團、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社區團購業務,讓本不是新鮮事物的社區團購再次成為當下互聯網行業的一大熱詞。
分析人士表示,科創板作為資本市場增量創新和改革的“試驗田”,通過穩步擴容,推動板塊走勢,整體保持穩健,在支持科技創新、提升包容性、服務國家自主創新戰略、吸引外資參與等方面有效發揮了示范和引領作用。
提升農民合作社質量 助力鄉村振興
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銀行河北保定分行聚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農行河北張家口分行開展“一攬子”服務助推鄉村振興
農行河北邢臺分行持續向“三農”傾斜信貸助力鄉村振興